家族·声音 | 家族(企业)四大挑战之——无常为常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无常为常”是家族成员必须面对的基本挑战,通常涉及“人寿无常、人无完人、人心难测”三个演绎的维度。


首先谈到的是人寿无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呼一吸之间可能已经阴阳两隔。“人寿无常”大家都是理解的,只是这些“无常”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感受没有那么真切,总觉得与我无关或可以侥幸,这是最大的风险。


如何理解“人无完人”呢?能力再强,再完美,我们也不可能做到永远英明神武;即便是满身铠甲,也总有“命门”所在,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弱点,都有可能被击倒,甚至往往在自认为不可能被击倒时被击倒。也就是说,我们将一切安排和期待寄托在个人的永远英明神武上是不可靠的。


“人心难测”。期待善良与美好是人的本性,向往“内心柔软,相互抵达”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社会信仰普遍缺失的当下,人们的内心并不是越来越柔软,而是越来越坚硬。面对坚硬的人心,太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太多应当做的事,却没有人理会。


“无常为常”,事物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持续不断变化的且无法真实把握的状态,这才是事物的真相,而这也所有家族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胡弯]


家族·声音 | 从股权结构回归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当今,已经有一定比例的中国家族(企业)逐步形成了家族所有权结构理念,但是,大部分依然只是停留在股权结构的认识层面。


股权结构设计既要考虑进入与持有的成本,也要考量退出的成本;既要考虑股权集中的诉求,也要考量流动性的诉求;既要考虑对公司决策、管理与执行的影响,又要考量隔离与保护的效果;既要考虑现实持有,又要考量传承安排;既要考虑公司发展,又要考虑股东意愿;既要考虑效率,又要考虑税收筹划。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考量因素既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会受到法律环境及其他条件的制约。


选择从股权结构设计切入话题,并不是想证明股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目的是要表明单纯的股权结构设计是一个伪命题。从列举的股权结构设计考量因素来看,所谓的股权结构设计,考量的不仅仅是股权,设计的也并不只是股权结构,而需要考量的是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及收益权的整体设计与配置,这已经不是“股权结构设计”的事了。


所以要特别强调,家族应当离开股权结构,回归到所有权结构的理念和逻辑上来。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李海铭]


家族·声音 | 以所有权结构的名义,从四个权利维度出发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在为家族(企业)定制多场景下的所有权结构过程中,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及收益权四个权利的配置;保护结构、控制权结构及传承结构的平衡;家族所有权结构、事业主体所有权结构及组织内部所有权结构三个层次的打通,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三个核心原则。


就公司而言,自从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正式提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所有权及经营权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所有权当然决定控制权吗?应当说所有权是控制权的基础,但是所有权的多少显然并不当然等于控制权的大小。


经营权当然一定决定控制权吗?经营权的把握并不能等同于控制权的强弱。经营权是通过一系列的授权途径取得的,一旦授权的法定基础丧失,经营权实际上是不复存在的。


所有权一定可以与收益权划等号吗?优先股制度就可以告诉我们所有权与收益权不一定是划等号的;公司、个人、合伙等不同持有结构的实际收益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将股权置入家族信托,所有权与收益权是可以分离的。


从实践来看,将控制权置于所有权或经营权之下去考量都未必是完整的,有必要以控制权的独立视角进行观察与安排。同时,收益权与所有权也并不是一个完全一致的视角,也有独立观察与安排的余地。


所以说,实务中单纯从所有权与经营权角度去观察和解决家族(企业)“权益”关系问题,未必是可靠的。具体而言,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及收益权如何规划,以及从整体角度出发,如何在四个权利之间实现约束与平衡,这是所有权结构配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李海铭]


家族·声音 | 家族财富管理的7个基础性逻辑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在家族财富管理中需要厘清、明确且坚持的逻辑是很多的,而且是多个层次的,下面的这七个逻辑更多是从家族财富管理的整体考量出发的。


逻辑一:不是财富传承,而是财富的保护、管理与传承


这个逻辑强调的是保护、管理和传承三个目标要并重,不可偏废;进而在不同的环境及发展阶段,目标事实上也是有所侧重的,需要有效厘清。


逻辑二:不是私人财富管理,而是家族、家族企业与私人财富管理


这个逻辑实际上是应当首先搞清楚的核心问题。家族成员、家族及家族企业的财富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整体与局部、多层次的复合关系;不站在家族、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角度妄言私人财富管理是行不通的,是在误导中国家族。


逻辑三:不是一个层次,而是三个层次


这个逻辑是我们近几年在实践和研究中逐步清晰化的。必须把握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与家族力整体提升的三个家族财富管理层次。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是财富管理的抓手,家族力的整体提升则是财富管理的本质与未来。


逻辑四:不是双重规划,而是三重规划


逻辑五:不是单一治理,而是平行治理

                           

传统观点认为是“双重规划、平行治理”,即家族规划与家族企业规划的双重规划,家族治理与企业治理的平行治理。


传统研究的大逻辑我们是认同的。我们所讲的平行治理实际上与传统观点是一致的。在规划上,我们将家族成员的规划从家族规划中区别出来,形成了家族成员规划、家族规划及家族企业规划的三重规划格局。家族成员的规划有其特定的、独立的价值,更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尊重,这个变化从实践来看是非常重要的!


逻辑六:不是两项权益,而是四项权益


通常大家更关注的是所有权及经营权,事实上控制权与收益权也是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的。在家族财富管理中,要实现的是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及收益权的有效配置。


逻辑七:不是一个点子,而是一个系统


虽然家族所面对的是系统性的挑战,但是大家可能依然喜欢或关注一个“好点子”,幼稚地认为好点子可以解决今天面对的所有问题。其实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系统性问题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好主意就可以解决的,系统性问题必须运用系统性方法去解决。所以说,“不是一个点子,而是一个系统”。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张晓初]


家族·声音 | 立场比什么都重要,家族立场才是正道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就家族内部而言,家族立场的核心关键是平衡!平衡的难点在于,当家族成员、家庭、家族支系及家族间的冲突无法平衡时,应当如何处理?这时候如何坚持家族优先?有两个基本原则是要特别注意的:


其一,家族优先一定是在法律范围内的优先,而不是以侵害或妨碍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这是一个底线问题,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合规性下的家族优先。


其二,家族优先通常是在区域文化及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范围内的优先,家族优先的结果能获社会的普遍认同与尊重。我们称之为价值性下的家族优先。


就家族与专业服务机构而言,我们强调的是专业服务机构的家族立场,这里的核心是“坚守”!


专业机构的家族立场实际上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在机构服务过程中,如果出现家族成员、家庭、家族支系与家族立场冲突时,应当依据上述家族内部保持家族优先的平衡原则提供专业意见。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机构不是为某一个特定的家族内部利益方服务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家族立场不能影响独立视角。


其二,在履行受托人义务、坚守专业准则、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服务中应当始终坚持家族为先的立场。


平衡与坚守,非个人立场而是家族立场,非机构立场而是家族立场,这是家族立场要确立的两个基点!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胡弯]


家族·声音 | 顶层结构设计的第三条路:主线归集与支线保障支持


【家族声音】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家族声音——每周与您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精彩内容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逻辑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那就是家族环境较为复杂或者在家族(企业)治理能力偏弱的情形下,首先要关注主线归集与保障支持的逻辑。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经验表明,在家族第三代依然保持家族所有权的合理集中度是非常关键的。


主线归集要考虑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最起码有三个主要的考量维度:


  • 如何选择和确定主线?主线是一个家族支系、一个家庭、一个人、还是一个特定的群体?

  • 如何确定归集的标的?归集的是所有权?控制权?还是经营权?抑或是收益权?

  • 如何选择和确定归集的层次?是整体性的归集,还是局部的归集?整体归集与局部归集如何协调?


这些问题确实是很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尝试着在实践中提炼了几点最基本的原则:


其一,主线归集应以家族第三代依然能够保持所有权集中度并可以形成所有权结构重构能力为中期目标;


其二,应当更多关注通过稳定的、多层次的结构性工具提高家族控制权的归集能力;


其三,以保持主线归集的足够柔性应对家族内部可能的流动性和增长性,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严重冲突。


这几点不仅是主线归集的逻辑,也可以理解为顶层结构设计的基本逻辑。

[来源:家族世代(FamilyGenerations),作者:李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