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自信——家族(企业)四大核心挑战之四



【家族声音】汇聚专业的信托筹划专家、家族(企业)治理专家、财富管理专家和家族办公室专家,每周与大家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家族(企业)投融资及家族(企业)危机化解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厘清家族的核心挑战是财富管理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财富管理的目标与方向。


除了无常为常四期叠加文化缺失(点击链接可查看往期精彩),家族(企业)领导者的过于自信对于家族(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挑战。


自信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养。家族(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一定伴随着杰出家族(企业)领导者的出现。今天成功的家族(企业),无论走过的路多么起伏跌宕,都证明了家族(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就这一点而言,成功企业家的自信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过往持续成功的经历往往会让相当比例的中国家族(企业)领导者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了。往往会认为自己充满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谓是英明神武。在当下普遍高度集权的家族(企业)中,领导者的这种“自信”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是不言自明的。


长荣集团曾经的掌门人张荣发,希望通过遗嘱的形式实现一代向二代的交接。他在遗嘱中明确:“长荣集团的领导权交给二房的小儿子,希望大房的长子以及家族企业中的老臣可以配合小儿子执掌企业。”虽然张荣发的遗嘱写得很明确,但是现实却是小儿子只当了4天的董事长,就被长房连同其他老臣一起架空了。


从长荣集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过于自信容易造成的两大危害


第一,不重视甚至不采纳专业意见。如果张荣发先生在订立遗嘱过程中有专业人士的参与,他们会告知张荣发先生:遗嘱只是一种意愿的表达,并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可以落地的法律结构。如“大房和企业老臣应该拥护小儿子,帮助执掌企业”,这是明显的意愿表达,在法律上是不可执行的。相信即使专业人士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张荣发先生也还是会“一意孤行”,而这恰恰就是过于自信的第一个危害。


第二,容易误判局势。张荣发先生之所以相信一纸遗嘱可以实现自己的意愿,是因为他觉得大房和二房之间没有多少矛盾,或者是相信两个儿子都很孝顺,会遵从自己的遗愿。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中国家族中屡见不鲜,很多在老一辈家长看来一团和气的家族中,其实隐藏着矛盾和斗争,这些隐藏的矛盾会在家族长辈百年之后以家族争产大战的形式爆发,这也是过于自信导致的第二个危害。


一切没有经过考验的结论,都不是真正的结论!而基于未经考验的结论作出的判断与安排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注定是难以实现的。尤其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家族不仅关注当下,更立足于“未来”,未来需要战胜的是“人性”与“时间”。所有的财富管理的逻辑、路径、技术与工具选择与应用,都是基于正确的判断,过于自信会蒙住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家族(企业)的当下,还是家族(企业)的未来,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家族(企业)领导者的判断、规划与安排,这种过于自信的确是存在巨大“杀伤力”的。


文章摘自《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作者:张 钧、蒋松丞、张东兰、赖逸凡、胡 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实战系列】


李海铭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信托筹划专家

就职于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

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

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


长期致力于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内容安排与结构设计、集团和治理、投融资与并购重组、证券与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新 书 推 荐】


“对话”系列丛书已在京东、当当、

广东人民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上线


文化缺失——家族(企业)四大核心挑战之三


【家族声音】汇聚专业的信托筹划专家、家族(企业)治理专家、财富管理专家和家族办公室专家,每周与大家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家族(企业)投融资及家族(企业)危机化解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厘清家族的核心挑战是财富管理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财富管理的目标与方向。


商文化与家文化的同时缺失也是中国家族(企业)面对的一大挑战,但是这往往是极易被忽略的。


前段时间出现的长生生物等公司的“问题疫苗”事件,如此令人发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商文化、商业伦理缺失的表现。在缺乏“诚信、责任、思利及人”等商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类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


“家文化”的重塑对于中国家族(企业)而言同样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除福佬及客家两大民系背景的家族对于“家文化”尚有相对完整的延续与关注外,大部分家族的“家文化”显然出现了断层与迷失。找到文化的正确方向已经实属不易,重塑更是任务艰巨,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现状。


就特定家族而言,家族文化的核心是家族精神。家族精神主要指的是家族的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理念等。不仅所有家族成员必须认同这种价值,而且通常家族精神通常也会转化为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家风,才是真正的家族不动产”。


家族文化可以产生两个价值,一个是内部的价值,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凝聚力;另一个是外部的价值,社会的、时代的尊重与认可。


同时,家族文化往往意味着两个层面的优势,一是让家族和家族企业能够始终面向“过去”的使命与传统,另一个是让家族及家族企业保有“未来”长期发展的动力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家族文化是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绝佳平衡器。


毫无疑问,文化资本是家族最为核心的资产,也是成功家族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资产。


文化的长期保持,需要持久地实现家族内部人的长期共识与有效传承,同时也需要得到外部人的长期尊重与高度认可,这都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文化缺失的挑战问题解决不好,家族的保护、管理与传承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脊梁”,是不可能站的起来的。


文章摘自《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作者:张 钧、蒋松丞、张东兰、赖逸凡、胡 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实战系列】


蒋松丞

和丰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财富管理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家族办公室模式本土化的先行者、研究者与实践者,在家族所有权架构设计、境内外家族信托筹划与执行、家族办公室构建、家族(企业)投融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跨境多专业领域整体解决方案。



【新 书 推 荐】


“对话”系列丛书已在京东、当当、

广东人民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上线


四期叠加——家族(企业)四大核心挑战之二




【家族声音】汇聚专业的信托筹划专家、家族(企业)治理专家、财富管理专家和家族办公室专家,每周与大家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家族(企业)投融资及家族(企业)危机化解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厘清家族的核心挑战是财富管理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财富管理的目标与方向。


世代交替、所有权更迭、转型升级与全面合规的“四期叠加”是家族必须面对的核心挑战之一。


可以用两条线索对“四期叠加”进行探讨。


第一条线索是世代交替与所有权更迭


很多中国家族企业已经进入到交接班的关键期,家族企业的领导权将从创一代交给继创者;财产权益也将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权杖继承与财产相续虽非完全同步,但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财产性权益的传承与“权杖”交接的挑战之大是超出想象的,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家族缺乏经验、甚至也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缺乏规划、当然也没有必要的准备。


从现状来看,世代交替与所有权更迭让中国家族(企业)集体地彷徨且迷茫了!


第二条线索是转型升级与全面合规


今天中国家族(企业)面对的困难局面是有目共睹的,传统家族企业普遍需要面对商业模式的优化、重构与创新的挑战。


优化、重构和创新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极为艰难,中国家族(企业)普遍不具备转型升级相应的关键资源能力,甚至也欠缺获取这些关键资源能力的能力。


合规经营的要求在不断提速,政商关系、财务、税务、劳动、环保、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市场竞争的合规等等。合规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提升,利润及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还可能带来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的交集。


中国家族企业都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了全球化的竞争中,真正的难点在于这个全面合规是全球性的。“华为”事件应当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及法律环境下,已经无法用公平与正义去思考和判断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与全面合规,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来势又是如此的不可阻挡。


环境决定需求与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文章摘自《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作者:张 钧、蒋松丞、张东兰、赖逸凡、胡 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实战系列】


胡弯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致力于家族(企业)的保护、管理与传承,长期专注于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境内外家族信托筹划、设立与管理以及跨境投资并购等领域的研究及实践。



【新 书 推 荐】


“对话”系列丛书已在京东、当当、

广东人民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上线


无常为常——家族(企业)四大核心挑战之一



【家族声音】汇聚专业的信托筹划专家、家族(企业)治理专家、财富管理专家和家族办公室专家,每周与大家分享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家族力整体提升、家族(企业)投融资及家族(企业)危机化解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厘清家族的核心挑战是财富管理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财富管理的目标与方向。


“无常为常”是家族必须面对的核心挑战之一,可以从“人寿无常、人无完人、人心难测”三个维度观察。


人寿无常


永远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呼一吸之间可能已经阴阳两隔。虽然总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但改变不了逐渐走向衰老,更无从把握何时或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残酷事实;虽然对健康、情感、生活、事业都信心满满且充满期待,但永远无力左右变化与意外的不期而至。


也许足够“强大”,但面对自然却如此“渺小”;也许足够“健康”,但面对疾病却如此“脆弱”;也许足够“安全”,但面对意外却如此“无助”;也许足够“把握”,但面对变化却如此“无力”。这一刻“无常”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总觉得与自己无关或可以侥幸,这是最大的风险。


人无完人


能力再强,再完美,也不可能做到永远英明神武;即便是满身铠甲,也总有“命门”所在,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弱点,都有可能被击倒,甚至往往在自认为不可能被击倒时倒下。也就是说,将一切安排和期待寄托在个人的永远英明神武上是不可靠的。


前一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国内某知名企业家涉嫌性侵事件,某知名企业家海外赌博,输掉数亿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事件,就是对人无完人的诠释。


人心难测


期待善良与美好是人的本性,向往“内心柔软,相互抵达”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信仰普遍缺失的当下,人们的内心并不是越来越柔软,而是越来越坚硬。面对坚硬的人心,太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太多应当做的事,却没有人理会。


“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难把握的!换句话说,人是最难把握的。


无常为常,人与事物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持续不断变化且无法真实把握的状态,这才是真相与常态。


文章摘自《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作者:张 钧、蒋松丞、张东兰、赖逸凡、胡 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实战系列】


张东兰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注于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信托架构设计、公司治理与商业模式、商业体系(集团化)构建、投资与并购、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民商事仲裁与诉讼等领域的研究与实务。



【新 书 推 荐】


“对话”系列丛书已在京东、当当、

广东人民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上线


家族·热点 | 【新书发布】对话家族顶层结构——从家族立场与为家族赋能出发


《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
作者:张 钧  蒋松丞
张东兰  赖逸凡  胡 弯

**本书已在京东、当当、

广东人民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上线


规划中的《家族世代——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实战系列》丛书一共三本,这是最后一本。因为此前两本书采用的“对话”模式反响比较好,所以这本书同样继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细究起来三本书对话的场景又有所不同:


《对话家族信托——财富家族定制信托的21篇实战案例》采用的是专业人士与家族成员的对话的形式,话题围绕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核心工具展开;

《对话私人财富管理——财富家族保护、管理与传承的21篇实战案例》则是以内部研讨的方式推进的,内容紧紧围绕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技术路线展开;


这一本《对话家族顶层结构——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的27堂课》则又是以分享嘉宾与互动律师研讨授课的形式演进的,围绕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顶层逻辑次第展开,层层推进。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不仅是在进行不同的尝试,而且更是根据“对话”内容的差异所做出的契合选择。


无论是哪一种“对话”形式,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希望将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逻辑讲清楚,我们的“对话”从《对话家族信托》的工具的逻辑出发,然后到《对话私人财富》的技术逻辑,最后到本书探讨的“逻辑”的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递进式的层次安排。


当然在讲逻辑的过程中,我们同时未有忽略对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的介绍,只是更侧重逻辑的交流罢了。


我们始终认为逻辑、知识与方法的融合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能力,希望包括家族成员在内的读者从中能够获取力量与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强调应当沿着家族(企业)的保护、管理与传承并重的财富管理目标出发,同样也希望家族(企业)能够获取力量与能力。


坚持传播逻辑的目的是希望为中国家族成员、家族及家族企业赋能,而非其他,这是我们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未来也不会改变!


探讨家族财富管理有很多视角与立场,我们所坚持和强调的始终是家族立场,这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家族才是财富的创造者,家族才是财富的主人,家族才是让财富更具社会价值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家族立场出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与此相对的是机构立场,如果以服务机构的立场出发,其中的很多逻辑显然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家族立场是家族财富管理的本质,以家族立场出发,而非其他,这同样是我们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未来也不会改变!


家族顶层结构实际上包括家族顶层结构及家族企业顶层结构两个层面。家族(企业)既涉及“人”的关系,也涉及“权益”的关系,由此,我们往往从“家族(企业)治理”与“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两个角度观察考量。


这两个考量与观察维度实际上是本书真正的主线,也正是我们实践中把握的主线,只有把握这两条主线才可能构建并落地家族财富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了家族力,也具体谈到了家族的生存力、发展力与价值力,但并没有更深入的打开这个话题,事实上这是目前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我们将家族(企业)财富管理划分为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及家族力整体提升三个层次,有效的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确实在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我们将本书作为系列丛书最后一本的重要原因。决定家族未来的是家族力,我们在下一个系列里,将会就家族力继续“对话”下去。


这本书也许并没有讲更多的案例,甚至可能会感到略显枯燥,但确实是我们对中国家族(企业)财富管理的深度思考与经验汇聚,虽未必是“大餐”,但绝对不是“快餐”,更不是“碎片”。


闲话少叙,先请您进入本次关于家族顶层结构的对话,也期待着在其中找到您自己的角色,能够实现为您的“赋能”!


是为序。

                       

谢玲丽

二〇一九年四月于广州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法律筹划专家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新 书 赠 书 活 动】

活动期间,每周抽取5位获赠

“对话”系列全套书籍

活动参与方式如下:

Step1: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家族世代”

(如已关注,可跳过此步)

Step2:转发“家族世代”任一篇文章至朋友圈


Step3:将朋友圈截图发送至“家族世代”后台



[来源:家族世代(ID:FamilyGenerations)]


亚洲风险香港峰会:当波动性回升时



 2019年6月21日,亚洲风险香港峰会在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此次亚洲风险香港峰会分为监管风险和投资管理两个分论坛,汇聚了400多位来自全球各行业的专家代表,超过45位业内顶尖专家作为演讲嘉宾,分享真知灼见、最佳投资策略、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与会人士充分把握和利用当前市场趋势和机会。


首席投资官专家会议:当波动性反弹时


在Invast Global首席执行官Gavin White的主持下,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投资官Stephen Pau、FinEX Asia投资总监Daniel Jim以及Premia Partners合伙人兼联合首席投资官Laura Lui 一起围绕“波动性反弹”主题展开讨论,并拉开当天投资管理分论坛的序幕。


 

1.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固有的宏观/政治波动时代?(特朗普推文、社交媒体政治、英国脱欧、贸易战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如何制定投资策略?

 

Daniel Jim: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绝对回报策略,理论上更高的波动性应该可以开辟更多获得alpha的机会。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抓住这些的机会,因为在过去,我们是从短时间内的大幅波动中捕捉机会,而现在是在长期的高波动性中寻找机会。

 

Stephen Pau:我们处于一个较晚的周期,估值并不便宜(特别是在美国),由于不同的外部因素/噪音的干扰,预计未来会更加坎坷,出现更多短期牛市/熊市行情。

 

Laura Lui:周期末期,收益率曲线倒挂,关键是分散化。从今年年初开始减少美国的风险敞口并转向新兴市场。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数据不乐观,但政策放松有助于实现增长目标。

 

2.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处于低利率时代,股市似乎处于周期后期,2020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的言论不断您的投资策将如何应对这些因素?

 

Daniel Jim:持续的收益策略将继续成为投资组合里一个很好的组成部分。

 

Stephen Pau:全球降息周期开启,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智利的央行已在6月降息。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降息,这将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宽松提供更多空间。建议以收益策略为主,如债券和高股息股票,带来稳定的收入,也可配置黄金。

 

Laura Lui:随着新兴市场企业盈利增长回升,美国企业盈利增长放缓,预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从而刺激当地货币的需求。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东盟,也将从贸易战中受益。

 

3.还有哪些因素对您的决策产生影响(监管改革/义务,流动性问题,市场错位或闪电崩溃等)

 

Daniel Jim:衡量内在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对投资者的风险补偿是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

 

4、您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

 

Daniel Jim:投资经理未按照提供的风险/回报指引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

 

5、市场的波动会带来机遇,当前有哪些独特的机会?

 

Daniel Jim:对新兴市场的误解和过度看空

 

Laura Lui:同意,我认为Daniel的意见可以代表我们的观点。

 

6.宏观波动是否使多资产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Daniel Jim: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会看到,在压力时期,所有资产类别的相关性都在增强。理解alpha来源是关键,而不仅仅是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别的资产以降低整体风险。


 

7.哪些资产类别最适合当前市场条件。

 

Daniel Jim:就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言,所有资产类别都存在alpha机会,但如何识别这些机会是一项挑战。

 

Laura Lui:香港市场已有大量现金工具在港交所推出和上市,当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时,我们确实看到,投资组合更多地配置信用风险较低的无风险资产。

 

8.当前环境下如何应用量化策略?不太适合还是更适合?

 

Daniel Jim:传统的量化策略在市场理性时更有效,因为基本上这些策略是依靠过去的数据以合理的方式预测未来。也就是说,对于非常短期的量化策略,可以通过应用均值回归的模型获得alpha。

 

Laura Lui:对于在中国A股的因子投资,不同的情况应使用不同的方法。但不适用于所有亚洲市场,例如,东盟规模太小,没有流动性,只有有限的历史数据供研究。可在周期后期对美国股票使用因子投资策略,如价值和成长因子。


关于【亚洲风险大会(Asia Risk Congress)


亚洲风险大会(Asia Risk Congress)作为亚洲极具影响力的风险管理、衍生品和监管的行业活动,积极致力于提供顶尖的专业见解和最新的金融创新资讯,助力风险管理战略、科技进步和行业监管的发展。


亚洲风险大会(Asia Risk Congress)作为专业的交流平台,汇集全球知名的监管机构和银行高管、极具影响力的全球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共同探讨行业的关键议题,专业领先的智识经验应对风险管理市场的危机和挑战,提前预估市场风险、分享创新战略技能和资源,在充满挑战的市场上实现共赢。


关于鲍靝锋先生(Stephen Pau)



鲍靝锋先生(Stephen Pau)在全球投资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


曾任职于一家瑞士老牌家族办公室,负责亚太地区客户的投资组合管理,再之前在亚太区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香港赛马会,负责管理多经理人投资组合。曾任职于德意志银行的微观量化策略组,业绩是机构投资者研究团队中量化/衍生品类别的前三名,之后又任职于宏观策略组。曾在英国摩根大通银行担任投资组合研究职位。曾任职于英国圣保罗旅行者保险公司,担任固定收益分析师。


拥有英国伦敦卡斯商学院精算硕士学位,是一名特许统计师和特许科学家。


[来源:和丰家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