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权益:中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中日欧股市上涨
标普500指数下跌0.08%,道琼斯指数上涨0.56%。
截至4月19日,共有131家标普500指数成份公司公布财报,占比26%。已公布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64%,由于此前市场对盈利增速预期普遍为负值,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大;营收方基本符合预期,同比增长3.37%。此前市场预期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端,包括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等,但一季度财报显示,劳动力成本同比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可能是因为18年企业裁员人数上升、工作时长减少等因素,从而形成市场最大的预期差。但企业主要是通过裁员及减少工作时长降低劳动成本,美国财报的超预期并不代表美国经济摆脱放缓的隐忧。
近期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美国4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2.4,不及预期的52.8;服务业PMI创2017年3月份以来新低;综合PMI初值为52.8,创31个月低点。但美国3月零售环比增长1.6%,创一年半来新高;美国2月份贸易逆差意外收窄,低于预期及前值,虽然二季度开端PMI数据表现不佳,但市场对美国一季度经济较为乐观。
特朗普受国会牵制,可能很难再推出财政刺激措施,为保持经济增长及2020年大选连任,预期美国在2019年与中国达成全面的贸易协议,与欧盟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美联储上半年不会加息,今年最多加一次息,具体还要看美国的经济数据。目前美国经济和盈利增长仍然相对较好,我们对美股持中性偏乐观态度。
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1.49%。
欧洲工业板块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表现抢眼。市场预计随着中国政府加大信贷刺激力度,来自中国的新订单将增加。与此同时,对欧洲央行将进一步支持银行贷款和存款的预期不断上升,银行板块也表现亮眼。
欧元区PMI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依然处于疲软态势。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初值47.8,九个月来首次上升,但4月综合和服务业PMI初值为3个月低点。德国4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4.5,九个月来首次反弹,但不及市场预期45,主要受出口订单的减少的拖累。法国4月综合PMI及服务业PMI双双小幅反弹,重回荣枯线上方,但制造业PMI再度回落,刷新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悬而未决的英国脱欧问题、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谈判,以及汽车行业持续至今的疲软态势仍是市场对欧元区的主要担忧。欧盟已计划与美国展开正式谈判,并希望能在今年9月之前达成协议。
欧洲经济疲软,政治风险仍存(美国与欧盟贸易谈判、英国脱欧、欧盟与7个成员国大选等),短期对欧洲股票持中性偏悲观态度。虽然英国和欧盟推迟了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但不确定性仍存。
日经225指数上涨1.51%。
中国经济数据的好转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日本股市上周涨幅较大。
日本3月出口同比下跌2.4%,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同比下跌幅度是前一个月的两倍。由于中国等主要市场需求放缓,日本3月对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9.4%,当月对欧美出口均在增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及全球贸易战的和缓,日本出口或将复苏。
中国愿同日方及有关各方共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为地区国家共同发展创造更大机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称,将与中方一道推动RCEP谈判年内取得积极进展。
日本牵头的TPP及日欧贸易协议或为日本贸易打开新局面,但由于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贸易保护主义仍存、下半年提高消费税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且中美贸易达成框架协议后,美国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日本,我们对日本持中性态度。
中国多数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信贷投放与财政支持或边际收敛
上证指数上涨2.58%,恒生指数上涨0.18%。
由于中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股市小幅走高,接近10个月高点。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略高于预期6.3%;3月工业生产大幅反弹,同比增长8.5%,远好于增长5.9%的预期。年初至今,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季度也表现强劲,同比增长6.3%,高于去年8月5.3%的历史低点。第一季度经济活动的全面改善可能是自去年以来推出的政策刺激的结果。随着对美中贸易争端的担忧逐渐消退,企业信心有所改善,工业补充库存加速。如果下一季度经济增长企稳,中美贸易协定最终敲定,中国可能采取更为中性的政策立场,而不是采取密集的宽松政策。
中国央行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央行重提“闸门”一词,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对经济表述也相对乐观,确认“金融市场预期改善”。还提到M2和社融增速要与名义GDP增速匹配,而2018年GDP增速为6.6%,2019年预期会更低,最新的3月M2同比增速8.6%,未来M2和社融规模增速或明显下降。新增“推进利率等关键领域改革”措辞,强调高水平双向开放,这预示着金融开放可能将加速推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19日召开会议,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的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仍存,“稳增长”仍然位列六项重点工作之首,稳增长的方式将更注重结构改革、不走老路。同时提出了四个政策重点,即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科创板加速推进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面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信贷投放及财政支出或将边际收紧。
近期由于中美贸易谈判乐观预期,中国继续扩大市场开放,A股被纳入全球指数,两会出台更多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刺激措施,市场情绪大幅改善。但证监会可能会通过加强监管给市场降温,且多个利好因素或已被充分计入价格,所以对A股及港股(港股与A股有较高的相关性,港股盈利与大陆经济相关)谨慎看好。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反弹,有待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数据佐证。恒指可能会升至33,000,上证指数可能会升至3,600,可能会挑战之前的高位。香港股市我们看好公用事业、5G及高股息股票。今年亚洲市场表现可能会好于发达市场。
二、欧元区经济疲软推升美债与德债需求,中国债券纳入全球性指数提高被动需求
美国方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对预期的联邦基金利率变动很敏感)下行0.55bp至2.5596,主要受欧元区经济数据依然不理想的影响,避险情绪有所回升。
上周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强劲反弹有所放缓,利差在五周内首次扩大,年初至今回报高达8%,已连续6周获得正回报。在高收益债券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做市商库存减少,加剧了利差收紧。但上周利差的小幅扩张可能表明近期的息差缩紧是不可持续的。从历史上看,春末夏初是高收益债券的季节波动期,即使在其他牛市年份也是如此。
美国投资级公司债的表现略好于高收益债券。在应税固定收益类别中,投资级债券息差较平稳,总回报处于中等水平。
欧洲方面,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00bp至0.025,主要原因是欧元区经济仍显疲态,避险情绪回温。
中国的本币债券市场正在向全球投资者开放。本月开始,以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将逐步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这一过程将持续20个月。被动投资于该指数的投资者将增加他们所持中国债券的风险敞口。分阶段纳入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占全球固定收益基准的6%左右。届时,人民币债券将成为该指数的第四大成份债券,仅次于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券。此外,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收益率在过去10年大幅高于发达市场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中国经济的改善应该会带来收益率的上升和人民币的稳定或升值。随着收益率上升,中国债券价格可能会小幅下跌,但投资者将从相对较高的利息收入和潜在的人民币升值中获益。因此提供了多样化的好处。过去五年,中国债券和美国国债价格的相关性一直接近于零,可为投资组合提供多样化的好处。投资者可保持这种被动敞口,甚至加大投资。
三、OPEC成员国超计划减产支撑油价,原油需求预期分歧打压油价上涨空间
石油期货上涨0.17%至64.00美元。
近期原油期货价格呈现震荡上行趋势。供给方面,受美国制裁以及电力故障的影响,委内瑞拉3月原油产量降至历史新低;由于沙特的大力减产,3月OPEC原油产量进一步减少,有调查结果显示,11个参与减产的OPEC成员国合计减产执行率已经高达155%;美国正考虑加强对伊朗制裁力度,这将进一步打压该国的原油出口。
原油需求面,虽然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对全球经济放缓担忧依然存在,市场对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分歧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的上涨。
美国加强对伊朗的制裁,加上美国对于委内瑞拉的制裁,原油供给减少已经进一步推升油价至60-65美元之间。如果油价再次攀升到80美元上方,有可能招致特朗普新一轮的指责,并对市场预期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美国对于原油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其希望油价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所以预期油价不会大幅攀升。由于美国不能再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只能期望通过低油价刺激消费,同时避免通胀,使美联储停止加息,令美元走弱,增强出口竞争力,所以美国不希望油价太高。但是美国也是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也不希望油价太低,若油价下跌至50美元左右,接近页岩油的成本价格,美国的产量也会降低。
受中国经济超预期影响,黄金小幅下跌1.16%至1275.52美元。相比新型避险资产比特币在2018年12月份并未表现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避险功能(也许对地缘政治风险避险功能更好),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吸引力有所恢复。2018年全球央行净购买黄金651.5吨,创1971年以来最高记录,增幅74%,带动全球黄金需求增长。预期随着美元加息大概率放缓、美元不会继续走强,利好黄金,持续看好黄金价格,预期将上涨至1400美元。
四、美国经济相对较强推升美元,欧元区经济疲软拉低日元
美元指数上涨0.42%至97.378,主要原因是美国贸易数据及零售数据好于预期,而欧元区4月PMI数据不及预期。
欧元兑美元下跌0.49%至1.1245,主要原因是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仍疲软。
英镑兑美元下跌0.68%至1.2990,英国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脱欧谈判进展缓慢,拖累英镑兑美元表现。
美元兑日元下跌0.09%至111.92,欧元区经济数据不理想,避险情绪有所回升。

本周,一季度财报将全面展开。分析师预计,美国企业平均盈利将出现10个季度来首次同比萎缩,各个行业都将疲软。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包括:盈利恶化的程度;利润率的自创纪录以来的下滑幅度;以及企业对工资压力和其他投入成本的讨论。分析师预计,第一季度将是今年最疲软的一个季度,盈利和销售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复苏。他们预计2019年全年全球每股盈利将增长4.8%,全球销售额将增长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