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世代微评

当预见到家族企业的股权将伴随着家族的壮大而逐步在家族支系及家族成员中分散时,我们应当做什么?可以以必要的主线归集的传承路径避免分散;也可以以家族信托等法律结构避免分散;同时,我们也应当培养家族成员无论股权多少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所有者,这一点是更为重要的。


伴随着代际的发展、家族成员的增加,家族企业所有者人数也不断增加,这意味着现有所有者的股权很可能会被进一步稀释。如果没有好的所有权结构,所有权将从集中到不断分散。但即使有好的所有权结构,利益主体也是在不断分散的。


家族企业会逐步进入更复杂的所有权阶段,产生“积极股东”与“消极股东”是必然的。如何避免积极股东与消极股东之间的冲突,将是家族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香港鹰君集团罗氏家族的案例表面上看是控制权争夺,本质上也是积极股东与消极股东的冲突问题。


《家族企业所有权——如何成为合格的股东》一书中提到:“他们对于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万分关切,与管理层之间也建立了深厚联系。他们会努力地了解公司战略,同时也会花时间尽心尽力地推广企业文化。换言之,他们对公司所有的兴趣是非常真切的,正因如此,他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向管理层提供支持,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情况下插手公司事务。”


这就是积极股东的基本样貌。他们因为长期、持续地关注家族(企业),了解家族与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从家族立场出发,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但有时也难免会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形。


消极股东可以理解为因持有股权比例较小或其他因素而无法对家族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者。


对于消极股东而言,因为持有的股权较少,股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收益权上,因此消极股东的股权流动性意愿往往较强,而行使其他权利的意愿往往较弱。


无论是积极股东还是消极股东,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股东,他们都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家族(企业)产生特定的价值,也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积极股东、消极股东的冲突处理不好,首先对家族(企业)资本的长期平衡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两者的冲突更会导致家族内部冲突,影响家族关系,对家族(企业)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从角色、权利和责任三方面展开家族所有者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对积极股东的教育,应当集中在如何做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积极股东应当对权利的边界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关注其他股东的利益,具备必要的牺牲精神,更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消极股东而言,同样是家族企业的所有者。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不会得到保护——消极股东依然应当积极行使各项股东权利,这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应当努力让家族所有者做到:将自己看作家族企业的管事者;在考虑自身福利的同时也会兼顾其他人的福利,包括家族企业本身、家族、其他家族成员,以及其他股东;会进行自我教育,对家族所有权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理解所有权是一种特权;想方设法地为家族企业增加价值。


实际上对于家族而言,不仅仅需要所有者教育,在家族(企业)治理或及家族所有权结构配置上,还应当特别注意针对性机制的安排与正常运行,从而能够促使和保障所有者,不论积极或消极,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成为合格的股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来源:摘自《逻辑重述——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作者:张 钧、张晓初、赖逸凡、胡 弯、梁嘉颖]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不论是拥有1%还是99%,都应成为合格的股东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世代微评

家族成员往往身兼多重身份并负有多重责任,身份的多重性难免引起责任的冲突,家族治理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家族治理的关注点应放在本文所讲到的8个主要关注点,从实践经验来看家族当然应着眼于全局,但应当从最迫切或最容易达成共识的局部出发。


家族企业想要将成功延续多个世代,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家族内部加以讨论——在问题真正出现之前将其解决掉。


但是哪些事项是家族拥有特权做出决策的呢?家族成员供职于企业,意味着他们具有多种身份——父母、首席执行官、子女、孙子孙女、董事、股东、管理者、受托人等——这就增加了确定家族整体角色的难度。本文将帮助家族确定这一角色,从而就企业所有者最看重的事项达成一致,并且给予家族成员一种可以超越他们企业所有者身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家族治理应该将重点放在下述8个主要的家族关注点,可以着眼于全部,也可以立足于其中的几个:


  • 制定家族政策

  • 明确阐述家族愿景与使命

  • 致力于家族组织的建设

  • 制定家族所有权政策

  • 在家族内部解决冲突,帮助有需求的家族成员

  • 加强家族教育与信息分享

  • 协调家族在民事、政治及慈善领域的角色

  • 保证家族运行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制定政策


很多家族都会制定政策来引导未来众多领域的决策制定与行动。这些方面一般涉及:我们将如何自我治理?我们将以什么方式解决冲突?面对有迫切需求的家族成员,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在问题出现前将问题解决掉:


弗吉尼亚州的一位企业所有者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邀请进了自己的汽车经销店,他们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家族政策。两个儿子中,一个是一家商业房地产公司的所有者,另一个是投资经纪人。父亲和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和一位顾问共同商谈,针对与家族成员合作的诸多事宜探讨目标、职责及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等诸多事项,另外还涉及了权责划分、决策制定流程及问题解决方法。


因为两个儿子的妻子也参加了一些会议,所以两兄弟可以事先说出自己的顾虑,这样就躲开了很多绊脚石。接下来,父亲和两个儿子就调节战略达成一致,按照其中一个儿子的说法,这个策略让家族成员可以“在不涉及个人情感的情况下”处理好任何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在问题发生前将所有潜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问题的发生。随着家族规模不断壮大,家族的领导和成员需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阐述家族愿景与使命


即使在企业创立的最初期,家族也会开始了解到,企业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是一个雇用某个家族成员的工具,而是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去共同建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在社区彰显家族愿景。


很多家族发现,投入精力来阐述家族愿景与使命,能够教育与激励家族成员,并且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家族愿景是凝聚力和股东透明的基础。家族愿景向外部世界传达了一个有力的信息,提升对企业未来的乐观情绪。另外,它还为企业文化定下了基调,帮助管理者制定企业目标,并为员工聘任与激励提供帮助。企业愿景甚至可以巩固客户的信任感。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致力于家族组织的建设


家族组织形式可以是餐桌旁非正式的闲谈,也可以是更为讲求组织架构的家族理事会或其他治理团体。


随着家族规模不断壮大,家族领导者和家族成员所承担的组织职责也会有所区别。某些家族会将这种区别正式化,具体的方式就是组建家族理事会或家族委员会,由家族领导者或家族里的长者担任职位。


在大家族中,有可能成立几个常务委员会或工作小组,例如:


  • 负责协调/监督董事会的家族理事

  • 家族教育与发展

  • 家族雇用与职业规划

  • 家族传统与历史/档案

  • 家族慈善事业

  • 家族股东关系/家族股东与企业的联系

  • 家族社交活动/娱乐活动

  • 家族办公室或其他共享服务


没有一个家族会设立全部的委员会,不同的职能可能由不同的委员会承担,职能划分主要取决于家族需求和家族规模。每个委员会为家族成员提供机会来获取经验,以及为家族和企业提供领导力。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促进家族教育和信息透明


家族有责任让每位家族成员获知信息,并为了未来在家族和企业中的角色和作用而做好准备。


企业家族可以利用特殊机会来表达对于家族传承与功绩的自豪之情,也可以让孩子们洞察到家族企业所有权带来的回报与负担。很多家族都会有意识地向下一代成员传授价值观、所有者权利与责任,以及主人翁精神。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家族需要了解向职业管理转变的价值。家族成员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目标,以及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需要权衡的方面。家族还需要认识到,任何企业都有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社区和股东。


保持家族传统和维护家族历史是家族教育的又一组成部分。家族中长者的演讲、家族历史书、家族新闻的剪贴簿,以及家族的族谱都能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企业,同时也有利于共同价值观与目标的制定。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很多家族都获得了宝贵的资源,为未来做好准备。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制定家族企业政策


家族职责之一就是为家族企业制定经营理念,其中涉及为企业设定目标、确定治理与流动性原则,设定宽泛的参数,指导企业的具体运营。


家族制定家族企业政策时需要考虑:


  • 指导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配置资金的原则

  • 大致规划出大概的治理原则

  • 决定董事会席位和家族成员如何继承董事会席位

  • 企业与家族应该向世界展示怎样的形象

  • 决定谁应该持有股份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活跃所有者的角色


大多数企业家族都和管理层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某些家族成员同时会供职于家族企业。但是,一些没有任何成员在企业中就职的家族,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角色,我们可以称之为“活跃所有者”。


这些家族的一些成员会采取警醒的态度,保持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即使他们本身并不在家族企业担任职务。如家族成员会出任董事会主席,即使他本身并非企业的全职员工。这并不意味着家族成员可以冲破界限,插手企业的管理工作。而是意味着家族成员可以借助在企业担任职务,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维持家族对企业事务的参与。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协调家族在民事

政治与慈善方面的角色


家族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事情通常在社区中是人尽皆知的,不管这是不是家族成员所愿意看到的。很多家族发现,在管理家族表现和曝光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是有帮助的。


整个家族是否在民事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不是这样,选择这样做的家族成员是否应该遵守家族制定的指导方针?家族是否就某些政治原则或目标达成一致?家族就哪些慈善事业达成一致……


这些问题会影响所有家族成员,也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如果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慈善事业能提升家族荣誉感、加强家族凝聚力,并且增强成员对家族的投入程度。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阖家欢乐


最后一点,也是同样重要的一点,在一起欢笑能够让整个家族团结在一起,即使在最举步维艰的时期。


最简单的活动,如每年一次合家团圆或社交活动,在某个度假村或度假景点召开家族会议,或者整个家族一起偷闲,都能够让家族成员重新意识到家族的重要性,认识到家族是珍贵的宝藏与资源。在这些活动中进行交际活动,能加强参与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彼此就企业及家族问题的沟通。


一些家族还会买下农场、游船或具有独立产权的度假酒店,提供给所有家族成员使用。这种对家族娱乐的共同投资,有利于加强联系,并表达彼此的好意,对家族和企业都有好处。


[文章来源:摘自《家族企业治理:家族与企业的平衡和繁荣》,作者:克雷格·E·阿伦诺夫、约翰·L·沃德,译者:张晓初、张东兰、吴景辉]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8个家族治理的主要关注点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家族文化可以产生两个价值,一个是内部的价值,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凝聚力;另一个是外部的价值,社会的、时代的尊重与认可。同时,家族文化也是家族价值力的核心要素。

家族文化往往意味着两个层面的优势,一是让家族和家族企业能够始终面向“过去”的使命与传统,另一个是让家族及家族企业保有“未来”长期发展的动力与能力。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观点3


深刻透析家族文化的资本视角,把握家族文化与家族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及金融资本的关系,才会真正发现家族文化对家族的巨大价值。


家族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它是一种能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的东西,它汲取了历史的精华、肩负着当下的创新、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家族文化始终不是孤立存在的。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文化赋予家族社会资本以价值。家族社会资本的价值就来自于家族文化的融入,来自于家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价值观相匹配,来自于家族对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的价值取舍。因此,有价值的社会资本,是家族文化下的社会资本。


家族文化赋予人力资本以共识。将家族文化融入人力资本,通过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家族更易于形成思想上的普遍共识,进而达成家族行动上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家族才会上下同欲、家族和合。


家族文化还赋予文化资本以内容。文化资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家族文化,这一点不再赘述。


家族文化赋予金融资本以保护。金融资本能够持续保有并实现其价值,除了相关金融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更需要的是家族成员的保护、管理和传承意识。通过家族文化,在家族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本的实现。同时,家族文化被社会认同,也可以形成一种家族信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资本的价值。


毫无疑问,家族文化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家族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家族力的重要核心支柱。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观点4


家族文化养成一般应当遵循“形式与内容并重”、“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同步”、“上下同欲,凝聚共识”、“过程为先,水到渠成”等四个基本原则。


家族文化是“养成”的。所谓的养成,就是培养且成长而成。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持续培养并成长的。因此,我们讲家族文化的养成,其实有三层含义:培养、成长、成就。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文化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家族不是一下子就有“文化”了,也不是因为今天制定了家族宪法、明天制定了家规家训,就有了家族文化。


首先,形式与内容并重。在家族文化的养成过程中,形式与内容要并重,不能顾此失彼,一味的强调家族宪法等形式而缺乏家族精神的支撑,一味的强调家族精神而没有成文的制度形式,都无法将家族文化真正“养成”。


第二,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同步。相比较古代而言,今天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跨越时空能够借鉴的家族文化信息和专业研究很容易获取,在这个时候,家族对家族文化框架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可能。这个框架即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实现路径,更是一个方法。家族对家族文化的建立,不再是古人从生活积累着手,而是可以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同步推进。


第三,“上下同欲,凝聚共识”。在家族文化养成过程中,家族成员的同欲与共识非常重要,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通过家族内部、外部的交流与学习,促成家族内部培育、引导、发现并固化家族成员关于家族文化的历史、内涵、载体、未来等方面的基础共识,以少积多,由浅入深,这是贯穿于家族文化养成过程的重要基础。


最后,“过程为先,水到渠成”。家族成员必须充分交流,充分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充分沟通才能澄清差异,充分沟通才能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非正式的的沟通,也要强调正式的沟通,甚至要彰显沟通的“仪式感”。


家族文化的正确“养成”过程本是就是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说过程为先!过程如果培育的好,成长的好,成就的结果就是水到渠成。


虽然家族文化一定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种共识下的家族产物,但是家族文化的规划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家族文化很多时候始于“有形”处的彰显,而后逐步长期养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家族精神。


延伸阅读: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来源:家族世代(ID:FamilyGenerations),作者:谢玲丽、张晓初、胡 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下)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世代微评

基于特定的推动力量,家族对于家族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重新发现了家族文化的价值。


家族文化就像一个同心圆,由表及内有三个层次:外层的“形”文化,中间层的“法”文化,内层的“魂”文化。


家族文化是一种家族的普遍共识,在家族文化养成中必须处理好古今关系、中西关系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德法互补共治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更是家族治理的借鉴之道。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族文化是全体家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是最为特殊的“家族财富”。家族文化的价值在今天已经逐步被中国家族所认同,重拾家族文化已经是一种社会的普遍共识。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点1


家族文化就像一个同心圆,由表及内有三个层次:外层的“形”文化,中间层的“法”文化,内层的“魂”文化。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很多人认为家族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虚”的。事实上外层和中间层的文化内容还是属于有形的、可识别的,是可以触摸的,甚至是物质形态的。


比如在中国南方经常见到的祠堂,就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家族的“形”文化虽然更多显现为物质层面,但是其承载的是家族共同的价值观,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有形载体。


家规家训,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训诫与教化,它就是家族文化的“法文化”。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之中,无论是薪火相传的世代望族,还是名不经传的小姓微族,家规家训作为中国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思想、观念、精神、风气等需要通过家规家训这个载体,养成独特的家族文化和气质,并传承与发展。


五帝时代,周公首开中国家训先河,他的《诫伯禽书》教诫儿子伯禽要注重德行修养、礼贤下士。秦汉以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传统家训逐步完善,并向体系化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隋唐家训日渐成熟,到了宋元走向繁荣。除了唐太宗《帝范》流芳百世外,南宋的《袁氏世范》也可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明清两代,家训更是繁荣鼎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其中《朱子家训》成为当时甚至现在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清代后期,家训开始走向衰落。虽然洋务派在家训中掺进了许多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此阶段,曾国藩的家书流传至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家规家训成为各个时代、各个家族遵守的“约定”和“规矩”,注入在每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命之中。毫不夸张的讲,每一个繁荣昌盛的家族,必有流芳百世的家训。


我们在祭拜祠堂时,在谨记家规家训时,体悟的其实是一种有形的载体承载着无形的精神,进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这就是家族精神,也就是家族文化的内核——魂文化。


家族精神是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得到不断的认同、传承和发展。这种精神融入在“形文化”和“法文化”之中,不断形成、追溯并传承,是家族顶层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解决家族传承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观点2


家族文化是一种家族的普遍共识,在家族文化养成中必须处理好古今关系、中西关系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近几年,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家族文化的推动力量:其一是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推动确实产生了实效,这个力量更多作用于家族一代,或者说长辈家族成员;其二是西方家族宪法、家规家训的引入与宣传,让家族“猛然”发现了全球性的共同经验,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这影响的不只是一代,影响更多是家族二代,或者说晚辈家族成员。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古今关系是一个家族文化首先要面对的话题。老祖宗智慧的传承毫无疑问是必要的,这本就是家族文化之“源”。但是,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背景之下,家族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涉及到家族文化的发展问题。“古为今用”当然可以确定为一个基本原则,但“宜用则用”、“宜新则新”也同样应当确定为基本原则。三者应当是并行不悖的。


中与西,社会结构与家族结构不同,文化底色不同,但又有共同“美好”的价值追求。“西为中用”这个逻辑与原则同样没有必要展开更多讨论,好的东西就拿过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在这里同时还是要强调“宜用则用”,“宜中则中”两个原则。


真正理解家族文化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形文化”与“法文化”是“魂文化”的外化形式和载体,“魂文化”是家族文化的内核。没有家族精神这个内核,所有的“形文化”就停留在“形”上,就只是一栋建筑、一块牌匾、一个行为、一篇文章等物化的东西。“物”是逃脱不了“无常”、无法长久永续传承的。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法文化”是连接“魂文化”与“形文化”的中介,是“魂文化”的产物,是“形文化”的一种工具。“法文化”就是将家族共同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家规、家训、家法等制度中,用以建立家族治理的秩序,成为教育与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的准则,使得家族成员共同遵循、共同行动,彰显家族文化特点。


古人讲治国应“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其实,治家与治国一样,我们如果一味追求家族精神,强调德育,不辅助法治,是无法建立起健康的家族生态秩序。德法互补共治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更是家族治理的借鉴之道。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来源:家族世代(ID:FamilyGenerations),作者:谢玲丽、张晓初、胡 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家族的传承之根、生命之源——家族文化(上)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世代微评

对于面对世代交替及所有权更迭挑战的中国家族而言,家族宪法的制定需要家族内部形成普遍共识,而制定过程本身也将推动共识的达成。促进家族企业的成功发展,维护家族企业所有者的团结、保障所有权集中的同时释放一定流动性,并且进一步巩固家族力量,这既是制定家族宪法的初衷,也是家族希望实现的目标。

持有企业的家族之所以会制定家族宪法,主要有几个原因。我们从3个主要角度和家族整体目的来出发,以探讨制定这种宪法的动机:

  • 促进企业成功发展。

  • 维持所有者团结与承诺。

  • 巩固家族力量。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企业发展

一些持有企业的家族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家族宪法。有些家族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宪法来管理领导层继任流程,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拖延的程度了。

还有一些家族想要提前为顺利传承做好准备,针对还没有参与到企业运营中的下一代设定具体的入职与职业发展标准。还有一些持有企业的家族为聘请专业的管理层创造条件,或者确保企业建立合适的管制体系。

企业的角度



洛佩斯(Lopez)家族由三个支系组成。每个支系的第二代家庭成员都在企业担任董事会职务,他们的子女也在家族企业中工作。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开展任何专门的培训或职业规划,直到有一天,总裁(第二代家族成员代表)和首席执行官(非家族成员)宣布有意在5年之内卸任。到了这个时候,第二代家族成员才意识到,有必要针对如何选取下一任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以及第三代家族成员想要成为候选人应该进行哪些准备这两个问题达成一致。
奥布莱恩(O ’Brian)家族第四代家族成员共有35名,其中年纪最大的将要高中毕业。于是,第三代家族成员决定是时候建立共同规则,来约束子女在家族企业的就职、薪酬及职业规划问题了。
道尔凯克(Dorcäk)家族的首席执行官发现,公司正在遭遇一系列战略性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司的组织管理。他尤其觉得,有必要构建管理层人员的客观评价系统,面向家族成员及非家族成员;同时还要建立管理委员会,提升薪酬和职业升迁体系对外部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他提出与家族成员分享自己提议的这些变革背后的原则与政策,因为这些变革将影响到参与在企业持股的5个家族支系中的8位成员。
贝利尼(Bellini)家族决定退出所有的管理岗位,将这些岗位分配给家族成员以外的高管人员。董事会需要明确地阐述清晰的业绩标准,这样不仅能让所有者有清晰的预期,同时也能确定管理层的问责制度。
埃尔斯顿(Elston)家族的高管人员愈发清楚地意识到,仅仅由家族成员本身组成的董事会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应对未来发展问题,他们认为有必要建立治理体系,使他们得以引入外部人才并在未来几年内将公司上市。他们认为持有企业的家族需要建立新的规则,来约束董事会构成与职能设置问题。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所有权承诺

如果我们从所有权的角度出发,也会发现制定家族宪法的背后存在很多具体原因。其中一个常见的目的就是制定规则(或修改现有规则)来约束家族内部和家族外部的股份转让,尤其是确保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引入家族成员以外的合作伙伴,从而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另一目的则是建立一种内部市场,或者就股息政策达成一致,以满足股东的流动性需求。

有些时候,持有企业的家族需要明确如何理解向股东提供何种信息这一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沟通,同时也能使担任管理职位的董事与未担任管理职位的董事之间建立信任。家族宪法也会设立有关治理机构席位问题的规定,保护少数股东权益,并确保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家族契约还能让当前一代或未来几代的家族所有者共同弘扬自觉承担所有者责任的价值观与行为。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家族宪法能阐明解决所有权冲突的具体流程。

所有权的角度



一家历史悠久的意大利企业由25位家族股东控股。在过去3年中,由于老一辈(第五代)的两位股东意外逝世及家族内部的其他股份转让,股东的数目从原本的6位激增到25位。5位家族股东在企业中就职,而20位非活跃股东中的14位对企业基本上一无所知。企业总裁认识到,有必要明确股东的权利和责任,并且共建制度来保护企业,以应对有股东希望抛售自己持股的情况。而新的家族企业股东则希望能确保在股东会议上获得足够的信息,并拥有适当数量的董事会席位。这就要求股东和董事会建立新的提名与职能设置体系。

一家葡萄牙家族企业共有6位股东持股,其中2名是创始人,还有4名是他们的子女。没有任何一位股东持有多数股权。这家公司共有3家子公司,从事不同的行业,包括酒业、房地产和旅游业。鉴于担任管理职位的3位股权所有者分管不同的业务,而且所有权转交给下一代家族成员时将变得更为分散,所以家族同意组建一家家族控股公司来掌管3个运营部门,并向3位子公司总裁分配其所管理公司的更多数量的股份。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家族力量

家族也希望通过制定家族宪法来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并且为家族成员共同行动 创造条件(无论有些成员是否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来)。家族宪法还可以以向整个家族及每位家族成员或共有家族资产者提供财务及个人服务为目的。一些家族会资助下一代家族成员完成高等教育,还有一些家族设立了紧急基金,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家族成员。

家族宪法界定了家族对企业的责任。家族宪法提供了培养未来所有者的有效手段,并且设定了将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关联起来的政策,如家族人员就业、婚姻合同、资助家族活动等,为下一代家族成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

家族的角度



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中型企业由第二代的6位家族成员持股,同时,他们也是一家农业企业的股东。而这一家族第三代有20位成员,没有任何一位持有任何股份。6位家族成员,包括担任总裁的第二代成员和第三代的5位家族成员,都在企业运营中表现活跃。

总裁一直都获得了其兄弟姐妹的鼎力支持,但是下一代的问题让他担心不已,因为他觉得下一代成员可能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另外,企业未来也不能为所有股东解决就业问题。

并没有参与家族企业运营的第三代家族成员很有兴趣成为股东,也非常积极地想要为企业(作为非雇员所有者)和家族贡献力量。一些家族成员都在思考自己的子女有没有机会在家族企业中成就事业。他们满怀热情地接受了一系列家族会议的邀请,会议主题包括:针对如何弘扬家族价值观等问题制定原则与规定;保护上几代人的遗产;如何组织家族,从而为企业提供支持并帮助每位家族成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家族企业就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做好准备,以承担股东权利与义务。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来源:摘自《家族宪法——保护与延续家族与企业的契约》,作者:丹妮拉·蒙特梅罗、约翰·L·沃德,译者:赖逸凡、张东兰]


往期推荐: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与董事会之间的共同担忧和沟通方式

家族·观点 | 高效的家族企业所有者都具备哪些特点

家族·观点 | 以“坚固与柔软”战胜“时间与人性”——家族信托的基本逻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为什么要制定家族宪法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伴随着境内家族信托的活跃,本文希望籍此重新探寻家族信托的真正价值以建立正见,发现并构建家族信托应有的逻辑,为中国家族运用信托工具提供可靠的实践路径建议。



总体而言,家族信托治理与所有权的设计与配置,家族信托应用场景的打开,信托文化的回归及信托教育的关注,这几个问题关乎到家族信托的健康发展,无论是从业人士,还是家族人士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下是构建或优化家族信托几条比较重要的实践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1

处理好标准与定制的关系


标准化的信托逻辑目前是大行其道的。对于信托资产规模较小,财产形态单一,家庭结构简单,信托目的简单的家族信托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如同精装修的房子,一定有适宜的人群。


但是对于信托资产规模较大、财产形态、家庭结构及信托目的相对复杂的家族信托而言,标准化的信托是无法满足家族诉求的。此时家族信托构建的合理路径有两条:


其一是家族在特定受托人提供的基础性信托结构之上,进行进一步定制化的结构优化与治理安排,进而成立并运行家族信托;


其二是家族构建好基础性的信托结构与治理安排,遴选适合的受托人以成立并运行信托。


两条路径当然都应当满足受托人的合规要求,并契合前文所涉家族信托的基本逻辑。需要强调的是,家族信托绝对不是买的,而是家族作为主角依据条件、目的、风格与格调去设计和筹划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2
把握好合规、控制与创新的边界

合规是家族信托的底线,这涉及到家族信托的坚固问题,合规的突破或早或晚给家族和受托人带来负面消息。


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都有很多关于信托治理、信托所有权结构及信托应用场景的实践创新,这本身就是信托制度的魅力所在,但是这种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信托行业应当如何把握这个边界?特定的家族信托又应当如何把握这个边界?


对于控制权的关注是一种普遍的执着,其中存在非常复杂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控制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不同的实现路径又会产生哪些结构性的差异?


前文提及的合规性和价值性一定就是边界所在,但是这可能是一个知也难行也难的问题。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3
关注立场冲突与受托人选择逻辑

家族信托中会存在家族立场与受托人立场的冲突,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家族有充满期待的各种奇思妙想、现实需求与认知局限;而受托人会关注信义义务边界与责任、合规要求、成本与效率等现实问题。事实上恰恰是这种立场冲突的存在,才真正保有了家族信托的价值。立场是需要理解和坚守的,而不是用来挑战或战胜的,这是家族信托实践必须面对的一个大前提。


信托的受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机构受托人,也可以是私人信托公司(PTC),在选择具体“谁”作为受托人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受托人是最适合的。不同的受托人所面对的家族信托应用场景是有类型化特征的,不存在哪一种类型更好的问题,而是应当探讨哪一种类型更适合的问题。


在确定受托人类型后,才应当考虑具体选择“谁”作为受托人。合规能力、沟通效率、过往经验及稳定可靠是受托人选择的基本考虑要素。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4
合理重视监察人/保护人安排

在海外家族信托中运用了保护人制度,在境内家族信托中大部分信托结构也借用公益信托监察人的概念构建了类似的制度,但这个监察人的实质与海外信托保护人是接近的。当然也有部分境内信托结构直接引用了保护人的概念与制度。保护人制度安排对于家族信托目的的实现,以及受益人权益的保护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要考虑清楚保护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边界在哪里,这是要把握的大前提;同时要考虑保护人与其他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冲突与平衡问题;其次才是选择“谁”或“谁们”作为保护人的问题;接下来才要考虑后顺位保护人或保护人的继任人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境内外家族信托的实践中,存在忽视或缺失保护人制度安排,及无限扩大保护人权利边界的现象。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5
进行家族信托的运行检视、优化与重构

家族信托的运行检视是很关键的,这里涉及到合规检视及目的检视两个层面。家族信托运行合规与否实际上对于家族信托结构性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家族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家族信托是否能够更好地实现家族信托的目的也是需要检视的。因此,由信托顾问参与家族信托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检视已经成为很多家族信托的选择。


检视之下,家族信托合规性也许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族信托的安排也许会显示出已经无法更好地实现家族目的,这个时候就不可回避地涉及到家族信托的优化与重构问题。


从目前家族信托的实践来看,对部分家族信托进行必要的优化,甚至重构是有必要的,是正当和合理的,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家族的充分重视。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路径6
持续关注家族信托教育问题

家族信托教育实际上是家族信托的基础性问题。此前提及较多的是委托人及保护人的教育问题,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于受益人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更为重要,家族信托毕竟是为受益人的利益而存在,而受益人将与家族信托长期共存。


让受益人成为合格的受益人可能是家族信托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当然信托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当结合家族的所有者教育去实现,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家族信托的价值决定了家族信托制度与应用发展的必然,家族信托的逻辑决定了家族信托制度与应用应当具有的基本样貌,家族信托的实践路径必然会决定家族信托的制度效果与家族目标的实现程度。尊重并敬畏信托制度,避免无序野蛮发展,坚守理性与信托文化,关注全球信托应用与治理研究才是家族信托发展的必由之路。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

[来源:家族世代(ID:FamilyGenerations),作者:张钧、谢玲丽、梁嘉颖]


往期推荐:

家族·观点 | 以“坚固与柔软”战胜“时间与人性”——家族信托的基本逻辑

家族·观点 | 中国家族信托持续发展的三条路径——坚持家族立场、保有合规价值

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被选择的理由——持久地保有可能与温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家族世代):家族·观点 | 家族信托的关键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