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观点 | 认识组织内部所有权结构的三个层次

组织管理从管控到赋能,从胜任力到创造力,从个体价值到集体智慧,从分工到协同,从协同到共生,这是非常确定的趋势。

组织内部所有权结构重构的目的在于组织能力的提升,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离不开组织能力的支持。

组织内部所有权结构,可以从合伙人体系、激励系统及组织建设三个层面进行观察。

合伙人体系既可以是事业板块平台化、集团生态化的需要,也可以是就单一企业引入不同合伙人的系统安排。合伙人关系基于理念、价值、感情、行为、控制及利益六要素而确定,也因六要素变化而发生动态调整,因此合伙人体系的静态治理结构与动态治理机制是设计的核心内容。

通过阿里合伙人制度、小米合伙人体系、百度七剑客、华为轮值制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人们对合伙人及其价值可以有充分的理解。

构建合伙人体系应当重点关注几个核心问题:整体战略与商业模式;事业主体在整体事业体系所有权结构中的位置;事业主体本身的所有权结构配置;事业主体管控模式的选择与构建;管理团队定位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动态调整与退出的关键考量;成本、效率与安全的协同性等。

激励系统是最为复杂的。激励可以来源于晋升、薪资结构、工作兴趣、内部信任及同事关系的满足,也可以来源于鼓掌、鲜花、赞美和仪式的美好,当然也可以来源于奖金、股权授予等现实利益。

激励应当与幸福感相关,最大的激励来源于授权与信任,激励要创新与持续改变。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关注是不够的,尤其对激励时效性很短、时代性很强以及制度化激励成为“保健”要素等影响因素更是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从根本上说,激励是一个企业文化问题。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显然与单纯以股权授予、奖金分配出发所要的激励系统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激励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激励系统在具体规划、构建与执行中应当注意三个核心问题:

  • 其一,激励系统的价值在于打通两个通道:对公司而言,通过压力系统打通责任通道;对员工而言,通过动力系统打通发展通道。
  • 其二,激励系统需要做到与企业商业模式匹配,有效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整体薪酬合理平衡,科学对应岗位价值。
  • 其三,激励系统应做到灵活调整、全面系统,避免时效性与时代性的局限。

现今对企业的高层、中层及核心骨干的激励已不能应对不确定的商业环境和人才诉求,很多家族企业希望通过组织建设激发全体员工的能力。

组织去中心化、扁平化或小而美是一种选择趋势,组织由此越来越灵活。例如,新希望六和的组织变革,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韩都衣舍的小组织,华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等等。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规模的比拼,而是客户价值和企业效率的比拼,家族企业同样需要建设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平台或组织为企业赋能。

家族的耐心资本使家族企业根基稳固(这是家族企业的独特优势),组织能力的提升则是保障家族(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家族(企业)持续发展需要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

[文章来源:摘自《逻辑重述——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作者:张 钧、张晓初、赖逸凡、胡 弯、梁嘉颖]

延伸阅读:
家族·观点 | 细说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重构的背景与方向
家族·观点 | 家族所有权结构规划的原则与要点
家族·观点 | 事业主体所有权结构重构中的集团化路径

张 钧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大成家族办公室业务中心牵头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张晓初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家族办公室业务中心秘书长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信托筹划专家


赖逸凡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信托筹划专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 弯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梁嘉颖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