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财富管理中,有些非技术性问题是必须解决且无法回避的,其中之一就是家族智慧与专业价值的话题,二者是什么关系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没有完整的逻辑,更不成体系,但家族创造的很多财富管理的“土办法”,往往是以约定俗成的非正式方式呈现的,实用性很强,而且仔细推演起来,和一些专业财富管理逻辑也是非常契合的。
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家族,为了避免父子两代人可能的冲突对重大决策的影响,做了一个非正式的安排:在重大事项表决中,第一代持有30%的表决权,第二代持有30%的表决权,职业经理人团队持有40%的表决权。这样的机制虽显单薄,甚至可以说“简陋”,但很有“想象力”,且确实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个知名企业家早年将家族财富分成了七等份:赠给四个子女各一份,太太保留一份,自己保留一份,另外留有一份家族共有。家族共有的这一份用以支持家族共同事务,并作为家族成员的最终保障。他和太太离世后,将各自拥有的份额并入家族共有的部分。
两个家族在做安排前并没有接受家族(企业)治理、所有权结构、顶层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与支持,甚至连这些概念都没有听说过。
第一个家族所确定的家族决策机制虽未形成正式的治理机制,运行也并不严格,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因为一代的“任性”而失效,但确实非常值得研究。首先,家族发现了影响家族发展的重要路障之一就是家族的决策机制,充分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家族成员之间力图通过机制的确定去寻求家族代际成员间的权利平衡,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环节;最后,家族通过第三方力量——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去平衡家族成员间的立场与冲突,这个尝试在方向上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个家族设立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意义上的家族基金,虽然家族基金的管理模式未必科学,当时也未进行包括管理者选择、基金安全及运营机制等更长远的考量,但家族基金的轮廓是具备的。
上述两个家族的安排,不仅可以明显看出家族在财富传承中对家族成员长期保障与支持的关注;同时也看到明显的平等分产、分而传之的传统理念,当然也充分显示了大部分中国家族普遍接受了在传承中财产份额男女平等的当代理念;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分的同时,家族意识到了合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人士为家族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这些有价值的“土办法”进行规范、优化的过程,最起码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
能够创造或保有财富的家族一定有很多过人之处值得学习,一定有一些独有的经验与品质值得总结和提炼,其中的共性就会被提升为工具、技术与逻辑。家族智慧就是一种原动力,很多家族财富管理工具、治理技术及顶层结构的逻辑,都是来源于境内外家族智慧的蓝图。家族服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取之于家族,用之于家族”的过程。
尊重家族智慧的价值,尊重家族的选择,这两点是特别要铭记的基本理念。
[文章来源:摘自《逻辑重述——家族财富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作者:张 钧、张晓初、赖逸凡、胡 弯、梁嘉颖]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大成家族办公室业务中心牵头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张晓初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家族办公室业务中心秘书长
和丰家族办公室首席信托筹划专家
赖逸凡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信托筹划专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 弯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顶层结构设计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梁嘉颖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中国家族力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