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声音】汇聚专业的信托筹划专家、家族(企业)治理专家和家族办公室领袖,每周一期与大家探讨家族(企业)的保护、管理与传承,分享家族(企业)治理、私人财富管理、家族企业投融资、家族信托和家族企业集团化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近年来,在一系列信托创新中,慈善信托颇为亮眼。自《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相继发布后,越来越多中国家族意识到慈善信托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截止到2017年11月28日,全国共计46单慈善信托登记在案,涉及25家信托公司,资产总规模约8.68亿元。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参与设计并作为监察人的广州第一支慈善信托的设立,这个慈善信托的委托人L先生是当年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身一人带着三块六毛钱前往珠海创业,一步步将企业打造成国际级的企业集团。这么多年来,L先生从没忘给过自己帮助的乡亲父老,一直在帮助家乡父老修公路、建学校,接济贫困家庭。2006年L先生又独资成立扶贫基金会,资助全镇需要帮助的人。如今,捐款已数千万元。
不忘初心,回馈家乡
当时L先生跟我们讲起他做慈善的初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他当时说:“10多年前,我回到家乡扫墓,看到一个12岁左右的小女孩,衣衫褴褛,弱不禁风。后来一问才知道,她是孤儿,常常连饭都吃不饱。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也没有想太多,就给她和家乡有困难的人每人发几百元钱。
后来,我让助手去了解,才发现乡下的老弱孤寡还有很多。很多是一些家庭里的男人吸毒、贩毒被抓,老婆丢下小孩就改嫁了,留下很多孤儿。我看着心寒,就经常带着公司的高管、企业家商会的好友和我儿子一起去家乡做慈善。这也算是对儿子的一种教育吧,至少让他知道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有这么困难的孩子。而且,我周围也有很多企业家做慈善,但大多不科学、不成体系也不可持续。”
家族慈善的思考与难题
说实话,L先生对于家族慈善的思考,已经比一般人要深了许多。至少他抓住了三个要点。
其一、真正思考了家族慈善和家族文化、家族教育的关系,并且把它付诸实践;
其二、理解了慈善资源最大化的理念,也就是说必须用好每一分钱去创造尽可能大的慈善价值;
最后,他其实也感受到了慈善事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慈善事业就应当像家族事业一样,是良性循环的,也是永远传承的。
但是,从L总做慈善的方式来看,不管是自己亲自捐钱到老弱孤寡手中,还是设立扶贫基金会们,可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慈善活动持续投入中,慈善资产如果不能保值增值、自我造血,则资产池会逐渐枯竭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慈善基金会作为慈善信托的受益人的这种“慈善信托+慈善基金会”的模式必将成为慈善事业开展的主流方向,因为这种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
基金会长于募集资金、管理和运作慈善项目、为捐赠人取得税务优惠等,但是在慈善资产管理、保值增值、资产留存和运用的灵活度上受到较大限制,自身较难实现慈善资产的良性循环与自我造血。
而慈善信托正相反,长于慈善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资产的存留和运用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是慈善信托的结构和经验决定了它目前还无法运作复杂的慈善项目,需要跟慈善组织合作。
实际上呀,这种慈善基金会与慈善信托的互补组合的成功案例非常多,比如比尔·盖茨夫妇、老牛基金会都借鉴了这一模式。总结起来可以说,“慈善基金会负责让慈善事业貌美如花,而慈善信托则负责赚钱养家。”
慈善信托:让家族持久的凝聚在一起
慈善信托除了加强家族慈善事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外,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第一、慈善信托的出现弥补许多既有慈善组织的不足,丰富了从事慈善活动的主体,而且作为一个更灵活的法律结构,必然能为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二、慈善信托会使更多的中国家族了解到,信托并不是一种金融产品,而是一种实现家族目的的权益结构,促使中国信托从商事信托逻辑向民事信托的本源回归。这在法律上的价值不仅是巨大的,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第三、慈善信托对于中国家族而言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国人从来不缺失慈善精神与传统,只是在当下这个价值观迭代与剧烈碰撞的时代,我们应当更清晰地去抉择自己的方向。只有慈善,才能让家族成员真正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付出、什么是责任;只有慈善,才能让家族成员知道什么是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什么才是永续的财富、什么才是真正的荣耀。确定能够凝结家族力量的,只有责任与荣耀,慈善恰恰将两者鲜活地融为一体。所以,只有慈善才能让家族持久的凝聚在一起。
张晓初
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企业)治理专家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伦敦大学学院法学硕士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EMBA
长期致力于家族(企业)治理与财富管理、信托架构设计、信托设立与管理、家族企业跨境控制权结构设计与实施、公司治理与商业模式、商业体系(集团化)构建、投资与并购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和丰家族办公室,作者:张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