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和丰家族办公室主办的2024年家族慈善与传承论坛在香港三军会会所圆满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家族成员及家族慈善服务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共同围绕“家族传承的精神与典范”以及“家族慈善的国际视野与影响力构建”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和丰家族办公室合伙人刘洋先生主持。
和丰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谢玲丽女士致欢迎辞。华人财富家族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世界的发展重心正在从经济繁荣走向对伦理秩序的关注。家族财富的来源首先来自家族的努力和福德,当然也离不开时代所给予的机会,更加离不开社会与自然资源要素的一个广泛参与。家族慈善不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两个议题一方面从历史维度和时间维度去寻找文化精神的典范,另一方面从空间和区域的维度,在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背景之下,去寻找构建家族慈善影响力的经验与方法。
谢玲丽女士
家族传承的精神与典范
论坛邀请了三位代表性家族的成员和一位代表性家族慈善基金会负责人,他们以鲜活的家族故事展示了家族精神的传承与慈善的力量。
陈嘉庚家族的教育救国精神(新加坡华人家族代表)
曾文正先生
陈树渠家族的教育与社区关怀(香港华人家族代表)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另一位名门之后,香港宝声集团董事长陈耀璋先生。陈先生的祖父陈维周先生是粤系将领陈济棠的兄长;陈先生的父亲陈树渠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40年代末期来到香港,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教育家。陈树渠先生创立了香港众多学校,办学理念注重教育公平,为基层家庭的孩子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陈耀璋先生回忆,父亲不仅每天在校演讲,还亲自参与教学,他的行为影响了无数学生;母亲陈丽玲女士则将家族慈善拓展到妇女与儿童福祉等领域,强调“花在享受上的钱,也要花在慈善上”。陈耀璋先生延续了家族教育情怀,不仅持续出资捐赠支持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多所香港高校,亦在复旦大学成立了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以纪念父亲在复旦的从教经历。
陈耀璋先生
朱炳甘家族的三代育人传承(大陆华人家族代表)
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韦茜女士,作为家族教育事业的第三代接班人,分享了“三代育人的传承与使命”的感人家族故事。其外祖父朱炳甘先生是朱熹的第二十九代后人,作为一名革命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革命成功后,祖孙三代秉承朱子家训“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外祖父以家书向子女明志,捐献了自己的毕生积蓄,以笔名“文扬”命名,创立改善家乡小学的办学条件;母亲朱桂玲女士则在外祖父的精神感召下,以超越常人的坚韧和毅力,创立了如今的广西外国语学院,总计培养了近8万名以面向东盟小语种为特色学科的应用型人才,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教育家;作为第三代接班人的韦茜女士则成功地带领广西外院国际化发展,延续外祖父的“文扬”名称,随着一带一路落地东盟8个国家,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在三代人的办学中,秉承着大爱和向善的家族精神,从外祖父捐献毕生积蓄6万块开始,到韦茜女士成功接班家族事业,家族投入资助贫困学生、资助留学生交流的奖助学金,已累计超过了5500万元人民币。韦茜女士尤其动情地讲起了广西贫困女学生的成长故事,从乡村女孩上学备受质疑,到女生受学校资助在泰国留学遭乡亲嘲讽,再到创业成功带动家庭和乡邻致富,最后激励更多的乡村女孩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让与会嘉宾真切感受到了慈善与教育如何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韦茜女士
家族慈善与基业长青(国际家族慈善基金会代表)
论坛主办方亦邀请了某国际家族集团慈善总经理的麦颖恩女士,进行“家族慈善策略与基业长青”的主题分享。她在家族慈善领域拥有丰富的一线管理经验,目前担任一家绵延近200年,家族企业总资产近1000亿美元的家族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麦女士介绍了家族慈善在家族传承、家族教育、财富管理、社会影响力以及企业形象方面的价值与功能,以丰富案例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家族慈善与基业长青的内在关系,并以哈佛商业评论、麦肯锡、德勤、美国家族企业协会、瑞银等多家权威机构的研究,指出了慈善事业对企业绩效、品牌忠诚度、长期可持续性、家族企业成功率、价值观与文化影响的积极作用。
麦颖恩女士
家族慈善为什么与基业长青密切相关?家族参与慈善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本次论坛邀请的三位家族成员以及一位家族慈善基金会代表,以他们动人的家族传承故事、对祖辈和父辈所怀的深厚情感以及自身丰富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家族事业的成功和基业长青,家族参与慈善的内驱力,在于家族独特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观;在于家族对社会的承诺与贡献;以及家族慈善如何延续精神传统,连接历史与未来。
家族慈善的国际视野与影响力构建
和丰家族办公室一直致力于成为家族世代信任的同行者,通过专业知识和全球协作网络,为家族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支持。而在家族慈善方面,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帮助家族实现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是其中的重要课题。和丰家族办公室创始合伙人张钧先生进行了题为“全球视野下家族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张钧先生认为财富观是至关重要的,财富既来于家族与个人的努力与福德,也来自于环境与人群的参与;财富既是家族的,也是社会的。家族慈善是家族的价值纽带,是下一代的训练场,是承载福德的能量之源,更是家族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器。
在家族慈善的关键节点上,张钧先生强调顶层设计,要解决从价值共识到使命承诺(慈善战略与政策)、卓有成效的慈善结构(慈善结构与治理),以及可持续的高效的慈善践行(项目选创与管理)三个核心问题。尤其需要关注,慈善治理和家族治理的内生关系、家族慈善与财富管理的长期平衡,以及家族慈善与社会慈善的多维协同。在全球化视野的分享上,张钧先生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的深度融入:家族慈善与慈善生态、家族事业的有机融合;家族慈善文化的持续养成;多元工具价值的发现与运用;影响力投资和公益创投等新工具的使用等要点。传承的财富,永远的精神。一个家族的永续发展关键在于家族文化,而家族慈善在家族传承上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文化价值。
张钧先生
社科院大学的童小军博士进行了“从愿景到行动”的主题分享。童博士是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专家,也是多个地方民政厅的儿童福利专家,自美国丹佛大学社工博士毕业回国后,过去近20年时间里一直参与中国大陆儿童福利体系的制度建设。
家族慈善如何真正实现社会价值,实现对社会的承诺?在儿童保护这个细分领域里,童博士从媒体报道、社会关注开始讲起,层层深入,深入浅出地告诉了嘉宾们为什么一起儿童虐待的事件,会是社会系统层面的问题,为什么会与国家社会的未来息息相关。接着,童博士介绍了我国现阶段以政府主导的儿保制度框架建设基本完成,建立了以民政兜底的国家监护即儿童保护的服务递送体系,并呈现为一个包括了民间基金会、儿童社工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
但无论是从儿保的专业意识,还是专业服务能力上来说,距离真正有效的儿童保护服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亟待一个专业化建设过程。儿保观念的全社会传播、儿保服务递送的专业服务手册开发,以及驱动现有的社工培养体系如何更好满足现实需求,这些都是家族慈善可以投入的关键环节,撬动政府以及民间社会的儿保体系走向有效的专业化,既是对国家与社会未来的高效策略性投资,也是家族慈善可以发挥其灵活和长期性的优势,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发挥关键价值的重要舞台。
童小军博士
瑞银慈善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在欧美、亚洲(新加坡、香港、印度和中国大陆)都设有办事处,面向全球的家族,开展慈善服务。瑞银集团大中华区慈善事业咨询服务董事叶丽庄女士在论坛上进行了“瑞银的经验:如何为家族客户构建全球影响力”的主题分享。
叶女士在慈善动因上,提到了瑞银“立业为善”的家族企业调研。成立于1896年的罗氏药业集团的副主席说不管为人还是做企业,都需要有一个目的(purpose),都需要回答如何衡量自己事业和人生成功的问题。那么这个标准不是单一的指利润,而需要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去看人类的活动。叶女士接着分享了瑞银慈善服务的体系和战略性6S慈善框架,包括了策略(Strategy)、审时度势(Situation)、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架构(Structure)、解决方案(Solutions)和规模(Scale)六大维度。叶女士尤其谈到了在家族慈善服务中,注重家族独特的需求与个性、家族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家族慈善上去引导战略性慈善的方向,不是一个短期的项目,而是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上的改变。
叶丽庄女士
香港是一个慈善的城市,慈善也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共创-博施汇主管关韵唐女士进行了“香港的慈善生态与家族慈善的投入策略”的主题分享。关女士从世界慈善指数、免税捐款金额、慈善团体机构数量方面介绍了香港慈善的概况,并以香港社联522家会员的数据情况,介绍了香港社会服务发展概况,522家会员机构营运的4519个单位为香港全港18区提供服务。同时她也分享了香港的家族慈善经验:在慈善议题上,关女士介绍了家族慈善投入青年的社会流动性、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精神健康三个案例;在家族参与的方式上,通常有长老式(以长老的意见为基础)、合议式(家族成员民主讨论与协作)以及管理模式(明确界定的治理和管理)三种方式;家族在投入慈善的时候,最经常问的三个问题包括了:最迫切的需求,如何与NGO伙伴合作,以及如何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关韵唐女士
在由善家咨询联合发起人、北京和道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范艳春女士主持的圆桌论坛“精神、传承与家族慈善影响力”中,多位嘉宾围绕家族慈善的核心价值、战略实践及社会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范艳春女士以“立业为善、战略性慈善、社会议题”三大关键词串联全场,嘉宾们分享了从家族精神到慈善战略的多维思考。论坛中,香港社联的关女士认为家族慈善是人生智慧与滋味的传承;瑞银的叶女士强调家族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社科院大学的童博士指出家族慈善通过血缘纽带塑造社会未来;和丰家办的刘洋先生则呼吁家族慈善应提升到改变历史的高度。在探讨战略性慈善时,嘉宾们一致认为,家族使命的清晰和专业生态的支持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论坛最后,以儿童保护为切入点,嘉宾们探讨了社会议题在家族慈善中的角色,强调领域深耕和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范女士最后总结:在当前全球挑战中,挑战的就是家族慈善对未来的洞见、对未来的使命坚守以及如何创造性的塑造未来。
范艳春女士和圆桌论坛成员
最后,主持人刘洋对论坛进行了总结。此次论坛希望在慈善动因和慈善如何做来进行破题。家族成员的分享延续了各自家族的精神,在慈善和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鲜活的经验以及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家族传承”的深层意义,也让我们感受到家族精神如何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跨专业领域,跨司法辖区、跨中西文化和跨阶层视野的专业人士的分享与讨论,所获得的共识是在家族使命清晰表达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来实现家族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深度平衡。
刘洋先生
“家族慈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承载着家族使命与社会责任。它不仅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这场论坛,家族成员与专业人士分享了彼此的经验与洞见,共同描绘了家族慈善的未来图景。
和丰家族办公室组织该活动,旨在构建一个以家族使命为核心,结合科学管理的慈善服务生态,为家族的文化和精神到底如何传承、家族价值如何与社会价值实现深度平衡提供一个可行的路线图。和丰将继续与各界朋友携手同行,在当前复杂的世界挑战和家族挑战面前,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慈善晚宴
论坛结束后,还举办了温馨的社交酒会与精彩的慈善晚宴,由TVB花旦伍韵婷小姐和廖倬竩小姐任主持,香港小姐冠军陈晓华小姐任此次慈善活动大使。香港新生代歌手吴业坤和王灏儿(JW)登台献唱表演,并由香港红十字会总监为各大赞助机构颁发感谢状。
鸣谢:英国巴克莱银行、瑞士宝盛银行、日本野村资产管理、法国提克毫资本及瑞银集团对本次论坛的支持。本次活动共计200余位香港各界人士出席,共计筹得善款30余万元,全数捐赠予香港红十字会,支持其人道主义工作。
每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将整理成文,敬请期待后续发布。
[来源:和丰家族办公室(HeFengFO)]